(原标题:粮食、畜牧板块掀起涨停潮杠杆炒股平台哪个好,反关税概念火了!)
市场恐慌情绪缓解后,国内的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市场的逻辑。
在昨晚几大重要利好,今日盘前汇金喊话大举入场,以及大量上市公司开启回购潮刺激下,盘面开始出现积极转变。
截至收盘,A股沪指涨1.58%,创业板受涨1.83%,共有116个股涨停。抄底粮食和畜牧成为全市场共识度最高的板块,继昨日逆势大涨后,今日粮食、畜牧板块继续掀起涨停潮,粮食ETF(159698)跟踪的国证粮食指数大涨超8%,而畜牧ETF(159867)跟踪的中证畜牧指数涨幅7.6%。
回顾特朗普首次上任后,2018-2019年期间不断针对中国升温贸易关税摩擦,粮食、畜牧相关股则成为期间表现较为亮眼的重点方向:从2018年6月16日美国正式公布对华征税清单到2020年1月15日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国证粮食指数期间累计上涨31.65%,畜牧ETF(159867)跟踪的中证畜牧指数上涨70.89%。
如今新一轮关税摩擦来势汹汹,粮食和粮食板块的上涨逻辑也再次重现。
那么,当前粮食上涨逻辑有哪些?
01中美关税摩擦升温助推粮食和畜牧板块成为市场最看好的反关税概念首先,面对贸易摩擦,我国准备了至少6大招,其中前两项为(1)大幅加征美大豆、高粱等农产品关税;(2)禁止美禽肉输华。来看看具体中美贸易数据: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结构里,农产品占据了极为显著的位置,占比约达35%,在各类进口商品中占比最大。
就具体品类而言,2024年大豆的进口量约为2,213.4万吨,涉及金额120.43亿美元。大豆作为重要的基础农产品,主要流向食用油和饲料加工领域,对我国食品和畜牧产业的稳定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在谷物方面,玉米和小麦在2024年的进口额总计约120亿美元,这些进口谷物在补充国内粮食储备、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功效,其中美国玉米在中国总进口量中占比27%。
从贸易结构来看,目前大豆是国内对美进口依赖度最高的农产品(进口比例超85%,美国占比20%),在过去,中国长期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所以在过往数轮贸易摩擦中,农产品始终是中国针对美方采取反制举措的关键领域。
而中方反制后必然导致美国进口量减少,从而推升豆粕价格。2018年7月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后,国内大豆进口成本上升。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量的34%(2017年数据),关税实施后中国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国采购,导致国际大豆价格从2018年6月的930美分/蒲式耳涨至2019年1月的1060美分/蒲式耳,国内豆粕价格则同步上涨约15%。
此外,玉米,高粱也有较大的比例从美国进口,其价格传导机制与美国大豆一致,也会因此被提高。
而对于畜禽养殖行业,如猪饲料主要以玉米和豆粕为主成分,后者价格的上涨也将将直接造成畜牧养殖成本的提升,进而推升猪价上涨,进而对饲料企业,以及有规模化成本优势的上市猪企收益,助推行业景气周期上涨。
多家券商机构认为,反制关税措施出台后,预计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玉米、高粱的进口量将锐减,对国内的粮食行业带来利润修复契机。同时,本轮关税风暴凸显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种源自主可控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种业板块或将再受政策强力支持。
而我国畜禽肉品进口对美国依存度不足1%,关税加征对畜禽肉品价格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叠加未来扩内需的相关政策提振,畜牧产业链供需利好也有望得到共振。
02国家队+企业回购等大资金重磅入场近两日,“国家队”开始频频释放重磅支持信号。
昨晚,中央汇金果断出手,大量购买多只宽基ETF,给市场注入救市信号。
今天在盘前,中央汇金公司再次联合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一同发声,给稳定市场信心带来重磅支撑:
中央汇金公司表示,中央汇金公司一直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下一步,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结构。
央行表示,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称,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机构测算险资若用足权益资产比例上限,可带来1.66万亿增量资金。
盘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也重磅表示,近日已主动增持国内股票,近期将继续增持。
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切实维护全体股东权益,持续巩固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同时,加大对央企市值管理工作的指导。
上市公司方面也做出了非常积极的应对。
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从4月7日到今天收市,两市就总共有超100家公司相继发布回购公告或增持公告,初步统计投入资金总额已高达数百亿元。同时,昨晚到今天,还有大量上市公司开始发布靓丽的一季度业绩以刺激股价。
03顶层设计文件支持落地,长达十年的规划昨日,国务院发布中长期农业顶层设计文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聚焦粮食安全与科技创新,明确驱动畜禽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一体化转型,同时强调生物育种技术(如基因编辑、良种选育)的突破,培育高产、高效、绿色新品种,降低对外依存度。同时规划为种业、粮食种植等板块提供了中长期政策红利。
文件相关政策指引,也为股市相关概念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政策利好炒作空间。
据wind主力资金数据显示,今日机构,主力等资金开始重新出现了百亿级的回流,也反映市场信心开始回稳。农林牧渔行业今日主力净流入85.45亿元,近5日净流入超149亿元,显著领先其他板块。
04确定的估值修复契机回顾2018年-2019年,特朗普首次上任后对我国开打关税贸易战后,中央也及时针对农业出台了大量支撑政策,农林牧渔指数在2018年10月触底后持续上涨,并在2019年累计涨幅达48.97%,显著跑赢上证指数(22.3%)。其中,农业的子行业中,畜禽养殖(+120%)、饲料(+80%)、种业(+40%)更是涨幅居前。
所以对比来看,最近的粮食、畜牧板块虽然整体表现前景,但相对当年的强势表现,仍有较大的差距。
农业板块的另一个能逆势大涨的底气还在于自身的行业低估值状态。近几年由于市场关注题材焦点集中在AI、芯片、计算机、机器人等热门新产业赛道上,同时由于猪行业产能出清延后导致新周期迟迟推迟,导致对于农业板块缺乏足够关注,估值不断被低估。
以中证畜牧养殖指数为例,截至4月8日,在连续两日大涨后,该指数的当前市盈率也只是到了18.5倍,位于近十年的18.7%分位点。
而代表粮食种业概念的国政粮食指数在两日大涨后,最新市盈率也只是22.76倍,位于在近十年的27.9%分位点。
但这两个行业的业绩暖流迹象已经出现。中证畜牧养殖的2024年及2015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长率开始出现显著攀升。
也就是说,关税因素刺激,叠加政策扶持,以及行业自身低估值和业绩出现修复的多重利好驱动下,今年的粮食、畜牧概念的估值修复行情期望已经非常确定。
复盘历史行情,粮食板块、畜牧板块的相关ETF在贸易冲突期间表现较好。
从2018年6月16日美国正式公布对华征税清单到2020年1月15日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在此期间,畜牧ETF(159867)跟踪的中证畜牧指数上涨70.89%,粮食ETF(159698)跟踪的国证粮食指数上涨31.65%,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同期涨幅11.01%)。
粮食ETF(159698)作为全市场同类规模最大的ETF,近两日持续受到资金申购,其跟踪国证粮食指数,涵盖种子、种植、加工及贸易等粮食全产业链环节,权重股包括大北农、隆平高科、北大荒、荃银高科、苏垦农发、农发种业、海大集团、亚盛集团、登海种业等。
畜牧ETF(159867)跟踪中证畜牧养殖指数,聚焦畜牧业全产业链,覆盖饲料、养殖、动物疫苗等领域,前五大权重股海大集团(11.38%)、温氏股份(10.22%)、牧原股份(10.20%)、新希望(9.03%)、梅花生物(8.90%)均为行业龙头,集中度高达49.72%。
05尾声基于特朗普目前的态度,我们可以预计中美关税的局势变化还较为不明朗,但肯定是趋严趋紧。
结合汇金频频下场抄底、上市公司开启回购潮,以及有关部门不断喊话支持提振股市的一系列联合动作来判断,救市的举措已经在徐徐开展。而且央妈、财爸及地方政府层面还有更多更重磅的工具后手还没亮出来,说明上面对于稳住市场是足够底气的。
在这种环境下,以养殖、粮食种业板为代表的反制和自主替代相关的产业将是当下较为适合布局的重点方向。若综合安全性和确定性因素来考虑的话,关注相关的ETF基金是更好的策略。(全文完)
杠杆炒股平台哪个好